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激发社会进步的“她力量”
2017-03-08 09:05:00  来源:人民日报  
1
听新闻

  两会又逢妇女节。委员驻地里,中央国有企业的“女掌门”,自信从容;负责驻地安检的“警花”,干练清丽;为“抓到新闻活鱼”奔波的女记者,用敬业书写美丽……广大女性同胞奋斗的身影,构成了一道亮丽的“两会风景线”。

  采访时,有人引用了这样一句话来说明女性的伟大:“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哲人之言,诚不我欺。她们不仅在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哺育了我们,更是在成长之路上一路相随、长情陪伴,成为我们精神成长的源泉、心灵归属的港湾。“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这样的话,不仅是对母爱的礼赞,更是对女性撑起“半边天”的由衷致敬。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属于每一个女性。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当社会开始思考女性的地位,呼喊“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当女性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认同“女人不是月亮,不靠反射男人的光辉来照亮自己”,文明的“水位”也在逐步提升。

  两会,正是观察文明“水位”的一个窗口。放眼两会,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达到23.4%;2000余名全国政协委员里,女委员占到近400名。代表委员在会议中展示的“她风采”,可以说是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最生动注脚。在采访中,一位政协委员就告诉我,有一年她们单位招聘应届大学生,考试成绩前20名居然都是女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或许不能说明素质的优劣,但越来越多的女性自强自立,走上不同岗位,登上社会舞台,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毋庸讳言,女性在很多方面依然遭遇着不平等。剩女这些带有性别歧视的表达,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照出社会的偏见,以及女性在成长路上需要付出更多额外的努力。几天前,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傅莹就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男士在招聘中拒绝了一个条件非常好的女孩子,因为单位人少,如果来一个育龄女职员,回头连着生两个孩子,单位的工作效益肯定要受影响。“社会生活本身就是这么矛盾。”这样的话,透着几分无奈,但也折射出一个问题:当观念的水位逐渐上升,还需要解决现实的无奈,也只有让现实不再骨感,理想才能丰满起来,性别歧视才能真正销声匿迹。

  走出女性的“花木兰”困境,告别性别歧视,并不只是某一个群体的责任。正如全国妇联原副主席甄砚所言,这个责任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分担。很多时候,仅仅靠强制性的反对性别歧视,作用或许并不明显,因为规避惩罚的办法可以很多,现实中并不乏相关案例。但是,如果对招聘女性员工的企业予以一些支持,打消企业顾虑,办好每一个托儿所、幼儿园,减少妈妈们的担心,乃至鼓励用人单位对女性实行适度的弹性工作制,女性面临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而这,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当然,文明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标尺就会前移。(史晓韵)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