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篇《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X的创业者》文章刷屏。作者自称某游戏公司技术负责人韩某的妻子,讲述丈夫作为公司第二个员工、联合创始人,创业7年被踢。一时间引发舆论同情。
之后,该公司CEO陈某的回应也被热传:公司期权池一直存在,只是早期员工、核心员工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的机制还没定下来。延后决策,期权池先由CEO代持。此后,据报道,投资方创新工场方面亦回复,文章内容有很大部分失实和片面。
此事的具体是非,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佐证。不过此事被炒得这么热,主要还是控诉遭遇帖点到了不少人的痛点:很多笼罩着金光的创业者,可能会有不堪的痛楚;创业不像表面看到的万千风光,也非一条平坦的道路。
时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整个社会创业气息挺浓郁,形势比1992年“下海”热潮更热。我们身边有太多创业者一夜暴富的神话,“看某某单车总裁身价如何从0到100亿只用2年”“‘某姑娘’4个月创造销售收入5000万元成微商界‘网红’”……每一个成功者都刺激着那些不甘平凡的心。合伙创业,低薪,分股份,奋斗,融资,梦想上市,实现财务自由,委实是当下最时髦的事情。
但现在的创业,毕竟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创业。那时的创业者一开始就目标明确要做上市的人,不多。现代公司治理那时候还谈得少。现在创业,则起初就谈股权,谈投资,谈对赌,未来暴增的股权才是最大的诱惑。
老话讲“亲兄弟,明算账”。“明算账”作为对彼此权利义务的清晰划分机制,其实挺重要。在契约前提下,有了矛盾可以按规则坐下来谈,谈好了仍然是亲兄弟;谈不好了就按法规来。
而这一曲波折,固然是因韩某妻子一篇文章弄得满城风雨,但个中问题,或许仍说明公司在初创期股权架构和退出机制上没设计好,股权分配方案迟迟未决,埋下隐患。现在矛盾暴露出来,好过积累过久。
传统社会重人情,现代社会重契约。就眼下看,创业之前谈好钱,谈好合伙人协议,股权分配清清爽爽,真正尊重契约,恐怕是合伙创业前的必修课。
现实中,有些企业创始人创业之初,很爱“画大饼”,也愿意分享股权,但企业做大后,利益的“饼”真的大了,又舍不得跟创业伙伴“分食”,最后承诺变忽悠。这是围绕创业尤为常见的矛盾。消除纠纷,还得靠分红协议、靠股权兑现约定。就此而言,这家公司创业7年,仍然没有厘清股权分配机制,今日之爆炸,已是必然。
创业,就像一场战斗,带领一队人马去和未知作战斗,非有将才和天时地利人和不能成功。尊重市场,协调利益,至关重要。处理好了,就是公司做大的、事业做大的动力机制;处理不好,内讧产生,可能是创业者跨不过去的生死劫。事实上,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世界性互联网企业其实都有很好股权分享机制。这点如果解决不了,恐怕很难做大。
创业也是种修行。创业者理应处理好股权之类的利益分配问题,不要因为一己贪念毁了事业。做大事业还是独揽股权,其实并不难以回答。(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