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好莱坞“烂片”因何能在国内“翻身”?
2017-02-23 17:16:0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扶 青  
1
听新闻

  1月20日,《极限特工3》在美国上映,但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双双扑街,最终票房仅为4161万美元。然而,不到一个月后,该片登陆国内院线,却立马登顶票房冠军,两天票房便突破3亿元,目前累计票房已超过10亿元,并且排片量还持续上扬。

  此片到底是烂片还是好片?用数据说话。在北美,它被形容为“一个老年人的想法”,在烂番茄网上新鲜度仅为43%,在权威电影评分网站IMDB上,评分为5.6分。在中国,它以“爆米花爽片”的形象示人,豆瓣电影评分和国外相差无几,为5.8分。奇怪的是,它在国内一个周末的票房就已经超过美国20天,并已跃居国内票房影史30名左右,甚至该片主演范·迪塞尔直接放言,“该片还能不能拍续集,取决于中国观众”。

  在北美口碑票房双输的电影,靠中国市场就能起死回生?这话多少有些刺耳。但事实上,人家说得有底气。比如《木星上行》被评为导演最差作品,在我国却取得6.77亿元的成绩;在北美惨败的《环太平洋》,来中国轻易赚走7亿元;《速度与激情7》当年横扫中国市场,创纪录地狂揽24亿元,远超北美成绩。面对如此现状,大量影评都“怒其不争”,但怒归怒,该挣的钱好莱坞却不含糊,只要加点中国元素,再来个中国明星露露脸,票房保证不难看。

  多数分析根据“同片不同命”,得出结论说中国观众观影水平低,单看评分未必如此。同期的《爱乐之城》在美国评分8.5,在中国的评分也是8.5;而《极限特工3》的评分也都是不及格,可见评分大致相等。但评分和票房不能画等号,在美国,评分低通常意味着票房低,叫好就意味着叫座;但在国内,拉动票房却要讲套路,比如片子质量可以低,但只要有明星上阵、会耍酷扮帅,照样能赚得盆满钵满,这叫做粉丝经济,叫做电影的标准配置。

  来自好莱坞的“爆米花大片”,就是同样吃透了中国观众的喜好。一个字,要做到“爽”,跳伞、滑雪、水上摩托、追车,什么刺激来什么。《极限特工》里,还让主角从千米高空跳下,结果毫发无损,当然还有吴亦凡、甄子丹,圈的就是中国粉丝。这样的片子,摆明了是来吃中国市场的,但没办法,它们就是受欢迎。反观片子在国外受冷遇,主要归咎于剧情设计,特效再好看、动作再火爆,没剧情都白搭。可见,在他们那里,电影生产的专业性已经成了默认前提。

  但就是在这个默认前提上面,中国电影依然长路漫漫。按当前中国观众的反映,几乎决定了《极限特工》可能有续集,但就算生搬硬套,我们能产出这样的标准类型片吗?以视觉特效取胜的,中国电影市场有之,比如动画版的《大圣归来》,张艺谋的《长城》,都作了一些尝试。但褒贬不一的结果,表明我们还没有标准工业生产的能力,看来,要想继续看到让人热血沸腾的大片、爽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无法脱离好莱坞的输出。

  电影是门专业艺术,首先要在专业性上做好了,才可以谈剧情、谈深度。但当前的中国影视圈,仿佛什么人都能跨行拍电影,什么电视都可以改编成“大电影”,结果往往粗制滥造,最后只好把重心放在玩宣传、搞营销上。长此下去,振兴发展中国电影只能成为空谈。好莱坞大片能“趁虚而入”,必须唤起电影人的反思。只有借鉴好莱坞大片的专业性技术之长,再于剧情中融入中国元素,引发老百姓的真情实感共鸣,才能拍出叫好又叫座的中国大片。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