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山东不少地方春耕备耕工作拉开序幕。《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多个农业大县调研时发现,因前年和去年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山东不少种粮大户种植积极性下降,出现“毁约弃耕”现象。(2月20日 新华网)
引导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业,既有利于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农业生产不受影响;也有助于粮食生产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这本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如果进入农业的资本无利可图,甚至是年年亏损,那么“毁约弃耕”就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事,这对农业的危害自然是不容小视的。
在众多“毁约弃耕”的资本中,肯定有不少资本是缺少深思熟虑,看到政府重视粮食生产,看重的是收地方政府的奖补措施、优惠政策,于是“一窝蜂”下乡“跑马圈地”。工商资本如果只是看中国家重视农业,冲着农业规模经营的国家补贴而来,土地流转到手,国家补贴拿到手,就可能将土地弃耕撂荒,也有一部分人是没有认真研究市场,于是盲目下手,贪大求洋造成亏损;更有很多是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这是因为粮食价格太低,让他们不但赚不了钱,还年年亏欠,从而让他们望而生畏,于是“毁约弃耕”。
对一锄就想挖个金娃娃的第一种“毁约弃耕”者,不值得可惜,也没有什么好同情的。对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的第二种“毁约弃耕”地方政府应该思考,对他们的帮助可能还存在问题。而对第三种“毁约弃耕”者,那么我们更应该反思,如果这些资本满怀热情来投资农业,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就是赚不了钱,长此以往,谁还敢投资农业,谁还会心甘情愿种粮,这对农村的稳定发展,是很有伤害的。
资本亏钱,于是“毁约弃耕”,表面上看,赔钱的是下乡资本,其实质的风险兜底者、受伤的最终还是农业、农民。因此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时,既要客服急功近利的思想,盲目引进资本,也要对那些真心投资农业的资本保驾护航,要让他们享受到和农村群众种地一样的农资补贴、粮食补贴,要对他们进行心贴心的服务,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有钱赚,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农业,带动农业的良性发展。
众所周知,当前,农业抗风险能力很低,粮价一旦波动较大,种粮就可能血本无归,因此各级政府重视“毁约弃耕”的真问题,比如粮食价格太低造成亏损,是不是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种粮大户“挂钩型”补贴机制,既尊重市场规律,又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这对农业的健康发展,才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