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北京市民发现,一些烟酒店对烟草“限价令”置之不顾,公然贴出“天价烟”标价摆在柜台上售卖。记者走访发现,超出“限价令”规定的香烟品类比比皆是,有的香烟甚至卖出近4千元的高价。(见2月15日《北京晨报》)
由于“天价烟”不仅扭曲烟草行业正常秩序,而且容易滋生奢靡、攀比、腐败等,2012年3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限价令”。然而,“天价烟”仍多次出现,比如2015年江西省南昌就有1800元/包、2万元/条的“天价烟”在售;某网站还出现“2016年十大天价香烟”,每条价格都在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
相比而言,北京市场出现的“天价烟”,售价虽不算最离谱,但值得当心——十八大后,中央重拳反腐与反“四风”不断推进,奢侈品消费和高档消费大大减少,为何“天价烟”卷土重来?
“天价烟”重回柜台释放出不少信息,值得有关方面反思。首先是市场环节的问题。“天价烟”重回柜台并不是某个环节所决定的,而是从生产、批发到零售等环节,整个链条都可能不规范。比如生产商对烟草进行豪华包装,就为批发、零售环节炒作“天价烟”提供了条件;而不合理需求则让生产、批发、零售环节看到了商机。
其次是监管缺位。作为一项政策的“限价令”失灵,显然与监管缺位有关。业内人士透露,市场上见到的“特供烟”几乎全是假货,这也是因为监管缺位——造假地以及批发零售地的监管者,恐怕都没有尽到监管责任。
其三是送礼歪风。“天价烟”“天价酒”的购买者大多并非自己享用,而是用于送礼。其中,利用“天价烟”“礼尚往来”的,可能有不少涉及公权力的权钱交换。
另外,它还释放出某些地方腐败暗涌的信号。从某种程度看,奢侈品消费情况是“腐败晴雨表”。比如十八大后,豪车、奢侈品、高档餐饮等行业的经营大幅收缩,与重拳反腐有一定关系。而今“天价烟”重回柜台,体现出某种“礼尚往来”“微腐败”的抬头之势。
“天价烟”卷土重来,提醒烟草监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对“天价烟”生产流通链条进行系统治理,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整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防止其再“抬头”,同时,也提醒反腐部门对贪腐现象明察秋毫,强化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