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就从微信上看到,投放不久的厦门公共自行车损毁严重,其损毁的方式,五花八门;受损的程度,从缺胳膊少腿,到被肢解得体无完肤的,都有。
更损的是,有人大言不惭地在公共自行车上留言:“私人专用,勿扫走”;有的把车牌刮得让别人看不见,只有损者自己才知道这车的密码;还有长者对着自己的小孩喊道“快把小黄车放到楼道里,不然,明天你就没得骑了。”
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如此不文明且恶劣的行为,何以会屡屡发生在厦门这个美誉度很高的全国文明城市?有一种说法是,这些年厦门外来人口太多。但,这不是理由。
且不说,没有事实和数据表明,干这些损毁城市形象事的人都是外来人口,即使有,也不能简单地指责和怪罪外来人口。
文明不是盆景,而是百花园;文明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文明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文明不仅是结果,更是过程。
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对城市文明的培育、呵护,负有主体的责任。外来人口多,厦门不是特例,厦门也不是今天一下子就涌入了很多的外地人。外来人口来到厦门,就是厦门人。如果真存在问题,加强管理、引导和教育,我们有很多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只要真的认真去做了,一定会有效果。怕的是,有关方面,对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太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主动作为。更糟糕的是,把城市不文明的行为,简单地归罪于外来人口,更是一种懒政的表现。
前不久,笔者两次回过厦门。作为一个老厦门人,直观的感受,这个城市的文明问题,绝非公共自行车受损严重这一件。不能因为城市的大建设,就忽略其中的文明涵养;更不能因为外来人口多,就把他们当作城市不文明行为的“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让每一个来到城市的外来人口,都成为所在城市文明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这是城市管理者的职责,也是其能力和水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