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看一看再规范”警示什么?
2017-06-23 17:12: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1
听新闻

  “实践证明,微信确实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了许多新业态,同时,更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尽管也非尽善尽美,但总体说利要远大于弊。”

  “几年前微信刚出现的时候,相关方面不赞成的声音很大,但我们还是顶住了这种声音,决定先看一看再规范。如果仍沿用老办法去管制,就可能没有今天的微信了!”

  “现在对待蓬勃发展的分享经济,以及各式新业态,也要秉持包容审慎态度,各地方、各部门要顺势而为,不要仍用老办法去管制新业态。”

  李克强总理的上述论述,因为特接地气备受媒体推崇,让更多的人读后入耳入脑还入心。6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以微信为例,要求政府部门对待各类新业态、新模式要有“包容审慎”态度。

  要善于抓住市场瞬息变化趋势

  分享经济是中国通过遂行“互联网+”的丰富、实践,经提炼归纳而新命名的一种经济形态。该新经济形态,从称谓、一般学理定义到基础形态之描述,中国皆拥有独家“专利权”。诚如李总理所言:“在分享经济领域,我们的确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不使用即浪费,使用而不占有,供非特定使用人重复使用,是分享经济勃兴的“三足鼎立”。将社会海量的、分散的、闲置的资源,通过互联网与大数据平台,打通私用与公用的“楚河汉界”,实现资源全新的市场化供需匹配,是分享经济的一般定义,集聚、融合、协同、体验、便捷、生态、普惠,是分享经济的存在形态。基于上述形态,分享经济最初又被称为共享经济。如果说,用如上描述和概括来定义分享经济仍显抽象与晦涩,那么,注册用户已过亿、投放量已超3000万辆的共享单车,乃至新近出现的共享汽车,以及此前出现的滴滴快的,都是人们已十分熟悉的“共享形态”。

  自从国务院首次鼓励并制定“双创行动计划”后的短短数年间,分享经济新业态雨后春笋般呈现,已成当下中国“互联网+”最为活跃的创新形态。一不留神间,人们惊讶地发现,去年中国分享经济交易规模已逼近3.5万亿元,风投规模已破1700亿元。二者同比增幅均超100%。国家信息中心保守预测,只要政策保持包容性开放,各项配套措施紧紧跟上,到2020年,中国分享经济年交易规模将占当年GDP的10%以上,全国至少有1亿劳动力通过从事分享经济服务而实现稳定就业。

  如今已在美日印(度)俄等市场壁垒高企的代表性国家开疆拓土或已站稳脚跟的支付宝,若从其破土时间算,无疑是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看一看再规范”的最早受益者。若再往前溯,2008年由时任上海市委主要领导抛题,引发国内各界广泛热议的“上海为何出不了马云”之“上海感慨”(创业之初,马云曾期待将阿里巴巴总部注册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未果),其核心要旨,即马云为何被上海瞧不起,除了马云的学历和经历,更在于连马云自己都无法精准描述的阿里新业态,遭遇了政府管制的传统“心障”矣。如是“心障”,在浙江、广东等省虽早已扫除,但在不少地方依然顽固存在。所以,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对待分享经济新业态,各有关部门要善于抓住市场瞬息变化趋势,务必从大局出发,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完全是有的放矢。

  所谓“包容”,就是先“看一看”。所谓“审慎”就是“再规范”。“包容审慎”无疑是“看一看再规范”的简约版。体察中国分享经济的发展实践,“看一看再规范”恰系进一步发展分享经济必须拥有的“行政生态”。过去,我们靠它抢占先机,今天与今后,我们仍要靠它创造更大的“分享世界”。(邢理建)

  多一些“包容审慎”新业态的权力自觉

  总理的一席话被网友赞为“最强音”。为总理的开诚布公点赞,也向顶住压力没有“废黜”微信的相关部门致敬。否则,“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微信将不复存在,一旦遭遇过严限制、过多掣肘,微信也不可能创造许多新业态、带动大量就业。

  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其他新业态,它们之所以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一方面在于相关人员有敏锐眼光、发挥聪明才智,激活了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则与监管部门包容审慎有关。如果管制过于苛刻,新业态就很难脱颖而出;如果权力之手伸得过长,新业态就很难长远。

  分享经济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项议题,微信、共享单车等新业态成为与会人员纵议的焦点,可见国务院对分享经济的重视。其实,本届中央政府履新以来,一直把简政放权当做开门的“第一件大事”、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实属一再证明,成效分外显著。

  李克强总理说过,政府要当裁判员,不要老想当运动员。不要总让人觉得“政府的手闲不住”,出现什么都要摸一摸。也正因为政府没有对微信、共享单车经常“摸一摸”,它们才有今天。还权于民,还自由于市场,不是政府职能的退位,恰是政府权力的归位。政府管好该管的,不该管的一定放手,就能各得其所,共享繁荣。

  举凡那些代表着时代方向的新生事物,往往生长在“不毛之地”上。它们刚面世时,趔趔趄趄,步履蹒跚,但是有强大生命力,因为它们契合着大势,也满足了民众所需。对此,政府部门就应该鼓励,以服务代替苛责,扶上马送一程。

  当然,既然是新生事物就有不够完善之处,甚至有缺陷,还可能冲击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以及给管理部门带来管理难度。尽管如此,这也并不是压制它们的理由。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物,只要新生事物利大于弊,就应该包容,而不能再迷信粗暴的管理模式,正如总理所称,“各地方、各部门要顺势而为,不要仍用‘老办法’去管制‘新业态’!”

  包容不是纵容,审慎也不等于放任不管。无论包容还是审慎,都建立在顺势而为的基础之上。放权不等于放任,如果职能部门个个都当甩手掌柜,新业态在野蛮生长的道路上难免翻车。中央政府正在力推的“放管服”改革,正是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相结合,以取得最大效果。

  李克强强调,“要相信,中国人有聪明才智创造出这么多分享经济的新模式,我们也有能力探索出包容审慎监管和社会共治模式,释放中国经济巨大的潜力。”可以乐观估计,只要民间力量应势而谋、因势而动,监管部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新业态就能如雨后春笋,实现多赢。(王石川)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