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稳就业”成绩显著 凸显政府执政为民理念
2020-02-11 15:50:00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1
听新闻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支撑。就业也是经济的晴雨表,持续稳定的就业形势,是对经济量增质升的必然反映。2019年,中国经济在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下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其中,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上浓浓一笔。

2019年,尽管内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全力做好“六稳”工作,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作为“六稳”首位的稳就业,也较好完成了预期目标。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明显高于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22.9%;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5.3%之间,实现了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这意味着7年来我国创造了至少9100万个就业岗位。横向看,目前全球人口超过9000万的国家只有15个,7年来我国解决的就业人数,竟然超过了德国一个国家的总人口。像中国这样一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在当前世界经济普遍增长乏力、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多的形势下较好完成就业目标,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确保民生得到持续有效保障和改善,取得的成绩难能可贵。

我国人口多,是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自然意味着就业压力大。近些年来,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快速发展,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冲击传统实体经济的就业态势,带来新的就业需求与旧的就业供给结构不匹配问题,增加了新的就业压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居“六稳”工作之首。中央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上,将积极的就业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等置于同等重要位置,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吸纳就业的能力。在具体措施上,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为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创造有利条件。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让企业有“真金白银”的获得感,为企业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返乡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等等。在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下,“稳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就业好不好,关键看经济。这些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稳步推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这成为促进就业的最大推手。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既有量的合理增长,也有质的稳步提升。6.1%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一;近100万亿元的经济总量,让我们的“家底”更厚实;人均GDP突破1万亿美元,意味着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更加殷实。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这反过来也进一步印证了我国经济稳定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实现。

总之,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造更加有利的就业环境,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是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各项就业预期目标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尽管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但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以及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发力见效,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并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从而为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

(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研究员)

标签:
责编:戴凌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