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花灯烟火照通宵,锣鼓杂耍闹达旦”……古人的一首首诗词,恍若把人拉回千百年前那些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夜,赏月、观灯、吃元宵、放烟花、猜灯谜……流传千年的习俗里,人们尽情展现着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和对未来的期许,将从除夕就开始的春节庆祝更是推向了最高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将中华文化传承与重大节庆相结合,抓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契机,端出一盘盘“文化大餐”,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也让人再热闹中寻到精神的根。
作为寄托和承载中国人乡愁、感情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通过延续千年的仪式和规矩中,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敬畏与守望。继承发展、弘扬振兴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它潜在地加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延续着中华文化的根脉,增进着整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就元宵节来说,我们并不缺少汤圆,需要的是“文化节礼”来丰富精神生活。小家庭里的一颗汤圆、一只灯笼,大社会里的一次灯谜竞猜、一场舞狮表演,所有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共同坚守。
如何连通古今、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最难的一关,也是最需要的一环。传统节日文化只有做到传统与时代并行、传统与创意并行、传统与技术并行,才能求得更好的发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中获得新的生长点,从而在传承的过程中得到创新性的发展。让传统节日更具时代意义和教育意义,创造性地推动中华传统节日民俗化在怡情养志、涵育文明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元复始,大地回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式怎么变化,和元宵节一样,许多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都不会变,穿越时光的长河历久弥新。挖掘传统节日的魅力、守住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传承中创新,让古老的节日真正活起来、传下去,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就有了深厚的土壤、拥有了卓越的力量。(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