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近日,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提出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并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目前,江苏、天津、浙江、福建等多地都已先行开展试点。不少网友表示:“让家属少了后顾之忧”“对‘421’家庭非常友好”。
所谓“免陪照护服务”,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无人陪护,而是一种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或家属只陪不护的病房管理模式。
为何“免陪照护服务”开始在多地进行尝试?无奈的现实需求应该是最重要因素。国家统计局官网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达到21676万人,老年抚养比为22.5%。换言之,每4.4名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负担1名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难以平衡工作与家庭的问题。特别是“421”家庭(老人4位、夫妻2人、孩子1个)在面临家中老人因病住院,孩子需要照顾时,“免陪照护服务”对他们来说就会是一个最想要的选择。
目前看来,“免陪照护服务”的服务,也让病员家属更放心。目前医院里常见的护工,往往受雇于医院或者家属,其资质、能力甚至价格有时都会不透明,有人感叹找护工好比“开盲盒”。相比于传统护工,护理员则大多受聘于医院或护理机构,其工作的内容、标准等,都要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规定。在医院的监督下,“无陪护”病房护理员的行业资质、专业能力及服务水平通常都能够得到基本保证。从一些地方的试点情况看,这些护理员的职责相对固定,一对一或者一对多进行专业的照护服务。
由此可见,“免陪照护服务”顺应了当下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人群“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后顾之忧,对于引导医疗机构持续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但实事求是说,“免陪照护服务”还有很多难点和堵点需要打通,能否更大范围推开,还需跨越诸多困难。据媒体报道,我国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约有4500万人,持证的养老护理员只有50万人。显然,护理员缺口依然不小。因此,持续加大人才供给和护理队伍建设应该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这些工作还需系统性加强,譬如通过制度建设明确专业护理员的权利、待遇等相关政策,切实提高护理行业的吸引力,以此来让这一行业能够引得来人、留得下人。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医保局明确现阶段“免陪照护服务”仅适用于特级、Ⅰ级护理患者,且暂不纳入医保。那么,免陪照护费用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如何通过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以及充分发挥各类保险的托底作用,也是接下来在试点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谋划的。
期待这项服务能够不断探索和持续完善,不断惠及越来越多的家庭。
新江苏评论员 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