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清 阳
随着全国各地高考落幕,报志愿、选专业很快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而各高校也开始陆续启动自己的招生工作了。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在内,很多高校在招生宣传活动中,特别向考生及家长专门介绍该校学生“转专业”相关政策。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称,自2024年起,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均可申请转专业,有多次转专业机会,校本部和医学院也可以互转。武汉大学明确了学院内转专业无限制、同一学部内尽量满足、不同学部间适度满足。院内专业自由选,时间延长到大三下学期结束前,转出学院不受限制,学校也不控制申请转出人数,确保学生在学部内转学院时能够尽可能满足。华中科技大学在校生第一学期开学,学生可以自由申请参加各类实验班选拔;第一学期末,学生可申请在全校范围内转专业;第四学期末,学生可申请在学科大类内转专业;到了大三年级,学生可第四次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这样的消息立刻引来网友热议:“转专业就很人性化,除了个别热门专业要竞争考试一下,大家都有机会。”“应该鼓励学生转专业,冷门专业毕业后真的是头疼。”“好多冷门专业冷了十几年,大学还大量招生,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挺好,学生可以更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长期以来,学生不能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这其中原因很多,比如有的是高考志愿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填报,并非自己的兴趣;有的是考生对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并不了解,跟着感觉走人云亦云就填报了志愿;有的是填报志愿时选择服从学校调剂,最后被调整到了不喜欢的专业;还有的是因为分数不够自己心仪的专业,就选择其他分数低一些的冷门专业,先进去再说。这导致他们学非所“好”,没了学习兴趣,往往可能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学生自己来说,浪费了宝贵的时光,对学校和社会来说,也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诚然,随着多所高校对转专业限制的放宽,这样的“僵局”正在逐步被打破。
当然,随着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特别是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高校教育要“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的原则,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这样看来,放宽学生转专业的限制或许就会成为一种趋势。把专业选择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里,甚至允许学生在多次“试错”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应该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发展专业兴趣、激发学习潜力,让大家能学有所乐。毕竟,一个人所学专业涉及到未来的职业选择。
不过,放宽转专业的限制并非学生可以随心所欲,一些热门专业涌入学生过多,这些专业师资及其他教学资源也会不堪重负,影响培养质量,所以学校从宏观上还会对学生的转专业需求进行调控,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同样对于学生来说,对于学校放宽转专业限制也要理性对待,保持定力,不可朝三暮四随随便便,毕竟在学校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如果换来换去的话,到时跟小兔子一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这也不是学校的初衷。
但不管怎样,让更多大学生在换专业这事上,多些自主选择,于学校于学生,都是有益的尝试。期待这些高校在本科生转专业方面的改革,能走出一条多赢的路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