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听·见|五一劳动节,我们来聊聊“隐形加班”这事
2024-05-01 16:48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非文

下班后在路上收到同事的消息,躺在家里忽然看到工作群里的@,周末游玩时被迫接起工作电话,夜深了领导却通过办公软件发起远程会议……类似的场景,你经历过吗?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们就来聊聊“隐形加班”这事!

最近,一则“5000块工资46个工作群”的消息,让不少“打工人”感同身受,也让“隐形加班”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所谓“隐形加班”,即休息时间还要完成工作任务,使用互联网和各类软件随时随地加班。这种加班将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完全混在一起,又不能享受加班费,让职场人不知不觉“被加班”。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明确把“付出实质性劳动”和“明显占用时间”作为线上“隐形加班”的认定标准,让在线工作有收益,离线休息有保障。“隐形加班”劳动争议案也入选为“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该案是全国首例在裁判文书中明确“隐形加班”问题的案件。

该案曾广受关注,法院审理后认为,劳动者李某在下班时间及休息日利用社交媒体工作已经超出了简单沟通的范畴,应当认定构成加班,据此判决某公司向李某支付加班费3万元。对此判决,很多网友表示支持:“应该全国推广”“很想转发到工作群,但又不敢”。

此案案值不高,却能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反映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戳中了很多职场人心中的痛。而网友们“想转发却又不敢”的心态,正是当下多数职场人的真实写照。

在用人单位面前,员工往往是相对弱势的一方,大部分员工根本没有勇气与单位维权,即使遭遇“被加班”可能也就在网上吐槽抱怨一番。有些单位甚至默许鼓励“加班文化”,不加班就等于不上进,不上进就意味着失去升职加薪的机会。在这样的氛围里,普通员工很难独善其身。这也就是为何“00后整顿职场”类的话题能迅速刷爆网络,因为很多人自己做不到这一点,在这类话题中能找到情绪出口、释放压力,和看“爽文”是一样的感觉。

至于维权,则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而且一旦走上司法途径费时费力,也不一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因而许多职场人宁可默默忍受。更何况,“隐形加班”的维权难度比正常加班要高得多,加班需求往往是通过口头传达的,形式隐蔽且时长难以量化,如何界定加班时间、如何收集证据,本身就是个难题。或许,正是笃定了这一点,一些单位才会肆无忌惮让员工“被加班”,“5000块工资46个工作群”就折射出用人单位加班制度有待规范的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的“两高”报告中首次出现“隐形加班”“离线休息权”等提法。这表明,司法部门也在加大对加班的监管力度,职场人的加班痛点正在被看见。不过,具体如何化解加班积弊、如何划清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需要更为明确的法律细则支持,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对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可以通过加大查处力度和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方面,倒逼其规范管理。不可否认,有些公司的确需要员工远程处理工作,但“隐形加班”不是无形,公司理应提供相应的酬劳。一家公司的核心是员工,想要长远发展,员工权益不容忽视。长期漠视员工休息权的公司,迟早会被“用脚投票”。再者说,如果员工是带着抵触情绪去加班的,又能有多高的工作效率呢?

“隐形加班”,终归不再“隐形”,劳有所得、劳有法依才是长久之道。期待通过制度完善、法律护航,让每一位劳动者在辛勤工作之余,能享受到应有的休息和放松,感受生活的幸福美好。

标签:
责编:邵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