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紫金e评:流淌千年的科技智慧,奏响大运河活力之歌
2024-07-25 11:16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大运河,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润泽千年,绵延千里,见证了华夏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如今,大运河申遗成功,更是对其历史价值和科技智慧的国际认可。

事实上,大运河之所以申遗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两个水利工程的科技智慧:北南旺和南清口。南旺枢纽,位于大运河的制高点,巧妙地解决了“运河水脊”的水源问题;而清口枢纽,则是处理三河交汇的治理和通运问题的典范,被称作是‘运河咽喉’。这两个枢纽工程,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水利遗产。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我国的水路航运,尤其是大运河,凭借其低成本、低能耗、高载量的显著优势,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大宗物流运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大运河沿岸的公路港、铁路港等综合内陆港口持续繁荣发展,其中宿迁港已成功跻身年吞吐量达到10万标箱的内河大港行列。而作为公铁水联运枢纽的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充分利用了大运河现有的水道资源,有效提升了大宗货物运输的区域联动水平,为中国物流走向世界贡献了坚实的“运河力量”。

古老的工程,闪耀着大运河水工智慧的光芒。伴着河水的流淌,人与自然的对话也一直在继续,凝结成新的智慧结晶。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水上立交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南郊,建成于2003年6月是亚洲最大的水立交工程。就是一个现代科技与古代智慧相结合的典范。通过上方建运河渡槽、下方建泄水涵洞的交错方式,实现了淮河和京杭运河垂直的立体交叉,既不影响航运,也不影响泄洪。伟大工程,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利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

这是两千年的古代工程和现代工程的握手。正如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所说,大运河是一个有生命历程的河。从古至今,大运河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每一代人都为其注入了新的智慧与活力,这体现在大运河的物理形态上,更体现在其背后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上。大运河的活力,就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生动写照。

传承与发展,是新时代的使命。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大运河奔流向前,其中蕴藏的水工智慧、科技智慧也跨越千年、代代相承。大运河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非常复杂,开凿和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太多具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这一切,都体现了人们从古至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智慧和奋斗精神。新时代,我们更应珍惜这份宝贵的遗产,将其智慧传承下去,并结合现代科技的创新与发展,让大运河的智慧持续发光发热,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肩负起新的更大使命,流向远方和未来。

脉动千年、生生不息。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挖掘大运河的丰富文化内涵,讲好大运河故事,让更多人共享大运河保护传承成果,让文化遗存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共同奏响文化传承的运河活力之歌,大运河的涛声将在新时代里更加响亮。(苗瑞祥)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