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安全教育要有更多创新尝试
2021-07-15 17:22:00  来源:工人日报  
1
听新闻

“多名学生到河边玩耍不幸溺亡”的消息,在暑假期间不时刺激公众神经。据7月13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暑假来临,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儿童溺亡事件。不少地方发布“快乐过暑假,安全不‘放假’”等安全提示海报,列出溺水、交通事故等常见的安全风险及应对小贴士,提醒广大家长加强对孩子的陪护和安全教育,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当前,溺水已成为我国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6%。以河北石家庄蓝天救援队数据为例,历年6月至9月,溺水救援可达三四十起,溺水者大部分为青少年。每一个孩子的溺亡,都是一个家庭的巨大悲剧。相关安全警示教育的持续发力,及时且必要。

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年年讲,但悲剧仍屡屡发生,原因似乎也没有多深不可测。比如,一些地方对水塘、河湖、工地坑洼积水等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警示牌、防护网;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或本身“心大”,疏于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或教育方式不当;孩子天性爱玩、好奇心强、自控力差,对危险的预判和应对能力不足,尽管屡屡被告知水火无情等安全常识,但总有孩子觉得危险离自己很远,麻痹大意。

我们不能总在发生悲剧后才痛心疾首地想起防范。每年放寒暑假时,很多学校会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提示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公安等部门时常发布安全警示信息或案例;有些地方斥资在河湖等水域安装防溺水预警系统;有的社区组织安全宣讲活动、入户宣传指导;诸多媒体终端频繁发布相关提醒,等等。可以说,相关安全教育取得了不少效果,但仍有改进与提升的空间。

将安全意识深深根植于孩子心中,提升孩子的安全生存意识,我们需要寻找更有效的、孩子能听得进去的,甚至是“洗脑”式的教育方式,将安全教育转化为孩子识别危险、远离危险的能力,让防范危险成为孩子的自觉和本能。

比如,沉浸式教育或许是一种不错的尝试。日前,某短视频平台一则“音乐老师改编《童年》歌词,教育小朋友防溺水”的视频中,老师教孩子们唱“脚一滑要是掉水里面,爸爸妈妈就再也看不见,不管是冬天还是在夏天,远离池塘才安全……”收获数十万点赞和转发。还有,网络上不少亲子博主以与孩子互动、做小实验等方式,教育孩子认识和远离生活中的潜在危险,比如一位父亲用西瓜模拟人头、用筷子模拟烤串,让孩子明白尖锐物的一端对着自己或他人,容易发生人身伤害。

从家里防范触电、坠楼,到户外防范交通事故、野泳等,防范不同类型的风险应当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期待各方能够多寻找、尝试让孩子能沉浸式体验的教育方式,多用孩子习惯的语言和容易接受的方式,提醒孩子要时时处处远离危险。

安全意识决定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决定安全指数。身处危险旋涡的孩子,挣扎、恐惧、无助,想想都让人生出沉重的窒息感。将孩子保护得更好,让孩子远离一切危险,我们需要再多用些心。(吴迪)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