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网评大赛 > 作品列表 > 正文
四十年成就发展 产城融合绘就木渎新画卷
2018-09-19 17:43:00  作者:  陆珮琳

  木渎,苏州城外的千年古镇,是中国城乡统筹画卷中的一道风景。改革开放的40年里,这里曾被誉为“世界工厂”,曾以“工业重镇”而名号蜚声。四十年如白驹过隙,木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随着交通、商业、文化旅游并驾齐驱发展,配套更加完善,木渎融入了大苏州的繁华之中。四十年之间,千年古镇木渎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时间回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木渎工业从发展建材起步,抓住机遇,迅速崛起,成为苏州吴县市主要工业基地,到1985年工业总产值首次超亿元,进入江苏省亿元乡镇行列,被批准为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连续多年获“全国百强乡镇”、“全国百家亿元乡镇”、“全国十亿元乡镇”等称号。

  作为苏南模式的重要典范,木渎从未放慢过工业发展的脚步。上世纪90年代,木渎镇以珍贵的土地资源夯实了工业发展根基,带来了可观的财税及群众就业、城市更新等红利,但随着时代与形势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潮涌,一浪高过一浪,进入“十二五”,木渎镇毅然回购了华新金猫水泥厂、吴钢厂等一批当时税收高但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当“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时代命题摆在整改社会面前时,木渎镇提前谋略和布局,一座以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创意新城呼之欲出。

  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不意味着舍弃,相反,一个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产业带打造的新时代正在来临。

  扩大开放,外引内联,加快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十三五”期间,木渎镇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力做好“智能制造”这篇大文章,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腾出近2000亩土地用于打造智慧工园,并通过不断加强南部片区龙头企业的招商及优质企业的培育,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使智能制造成为推动木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木渎金桥开发区旧改工程也在同步跟进,通过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土地集约的发展方式结束了区内企业“野蛮生长”的时代,改变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将产业园融入到产城概念中,以产城融合、社会管理,带动人口结构的改革,提升区域整体水平。截止2017年,全镇工业企业达3472家,工业总产值达165亿元,其中上市企业1家,税收超千万的企业15家,规上企业近100家,工业优势逐步显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产业的创新,项目的研发,人才是基本保障。而用好人才的关键,在于促进政产学研相结合,打破制约人才科教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瓶颈。今年,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的落地,是木渎产业发展的创新之举,依托该平台将进一步加强对镇内科技孵化器、产学研平台以及创新平台的建设,有效集聚政策资源优势,促进行业内优质项目、龙头企业落户,并带来高端科技人才,全面提升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有了人才的支撑,如何让企业扎根在木渎?木渎在探索中寻找方向,多项便利政策的实施、完善配套服务以及优质的商务环境也将是吸引企业落地的重要原因。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主动引导项目根据产业链要求落地,推进产业专业化集聚发展,并通过人才吸引、产业扶持、项目申报等各类政策,真正让好项目在木渎落地生根,长久发展。同时,各属地平台将提供“一站式跟踪服务”,协助新入驻企业开展研究培训,针对企业定期开展上市辅导、政策宣讲等方面的专项讲座,帮助企业练好内功、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木渎镇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新时期改革开放,通过产业转型,带动整个区域的素质提升和形象转变。未来的木渎一定会是一个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和智慧产业的聚集区,将探索更多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