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书写新时代美丽江苏建设新篇章
2022-11-04 11:24:00  来源:《群众》  作者:王天琦  
1
听新闻

“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由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在连续两轮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均获得优秀等级。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四个万亿级台阶的同时,去年PM2.5首次以省为单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太湖湖体总磷、总氮、藻密度达到近10年来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江苏开展了督察,充分肯定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指出江苏“工作力度大,取得明显成效”“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尽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济结构持续调优,但江苏省情特殊,产业密集、城镇密集、人口密集,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占全国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0%的GDP,生态环境“超载”、环境成本“透支”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仍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站在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坚决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生态环境承载力硬约束意识,强化“三线一单”成果应用,推动碳排放评价、环评、能评融合,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挂钩的机制。严守生态环境准入门槛,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持先立后破,持续实施“减煤”行动,有序组织和推动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完善清洁生产审核激励机制,推动企业主动开展清洁用能改造、治污设施提标改造,支持重化产业清洁化改造。推动实施“绿屋顶”计划、“绿色车轮”计划,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推动构建绿色供应链。落实与减污降碳成效挂钩的财税政策,完善碳排放“双控”目标完成情况评价制度,将碳达峰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内容以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围,压紧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治气上,狠抓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持续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大力推进石化、化工、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推动钢结构、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实施“清洁城市行动”。建立健全“嗅辩”制度,推动建设“无异味”园区。治水上,坚定不移做好长江大保护,持续解决“重化围江”问题,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任务。实施新一轮太湖治理,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努力将太湖打造成全国湖泊治理的标杆。加强跨省界河湖联防联治,确保南水北调江苏段清水北送。开展全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推进涉磷涉酚企业专项整治。巩固城乡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全面开展农田排灌系统和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开展“美丽海湾”建设,推进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持续削减近岸海域污染物。治土上,加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应用,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清单,健全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联动监管机制。启动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摸清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质量,构建分区管控体系。治废上,全面推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完善危废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加快危废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深化安全环保联动机制,扎实推进危废等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深入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管制度,健全生态监测网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机制,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评估体系,开展周期性调查。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生态廊道和生态缓冲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美丽田园。开展生态改善、环境扩容、碳汇提升等方面效果综合评估,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与净化功能。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建设。健全法规标准。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地方立法研究,研究制(修)订一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完善标准规划、制定、评估、奖惩全流程工作机制。提升基础能力。实施《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动态充实重点项目库,加快提升监测监控、应急处置、污染物收集处理、清洁能源供应“四个能力”。用好城镇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结果,推动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按照每年约5%的目标稳步提升。加快补齐固废综合治理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天地空”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持续开展新污染物调查监测与研究。强化监督执法。加强督察制度建设,主动与巡视巡察对接,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国人大执法检查反馈问题,以及最新国家长江经济带警示牌披露问题整改,扎实有序推进省级督察工作。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做到“有案必查、无事不扰”。加强政策创新。统筹兼顾政府、企业、社会各方诉求,寻求多重目标下的动态平衡。充分用好“环保贷”“环保担”等绿色金融产品,采取贴息、奖补等方式直补企业,为更多中小微企业创造转型升级和扩大投资的机会。深化绿岛项目建设,帮助更多企业降低治污成本。大力培育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进一步增强示范带动效应。深入开展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加快建立总量指标储备机制以及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减污扩容工程成效挂钩的统筹分配机制,优化基于环保信用的差别水电价和绿色信贷政策,更好激发各类主体治污减排的内生动力。加快构建生态产品可持续经营开发模式,大力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动员公众参与,构建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为建设美丽江苏筑牢坚实社会基础。

作者系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群众》2022年第19期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