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从娃娃抓起”问过“娃娃”吗?
2018-11-15 15:48:00  来源:南方日报  
1
听新闻

  传统文化进校园、救护知识进校园、税法进校园、禁毒进校园、防治艾滋进校园……从2000年到2016年,教育部统计各相关部门印发文件或明确要求加强的专题教育有100多项,与教育无关的临时任务更是数不胜数。对此,许多学校都感到头疼,每个部门都有工作要开展,都有文件要落实,都要求“从娃娃抓起”,但是娃娃真能“不负使命”吗?这样硬抓、死抓、强抓,真不怕把娃娃给抓“坏”了?

  俗话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作为人生的起始阶段,教育从娃娃抓起,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基本的道德是非观念,这很有可能受用一生。如今各部门强调培养环保意识、医学常识、自救知识等,客观上反映了政府、公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在不断提升。但必须意识到,娃娃的身心发育和接受能力有限,基础教育也有科学的内在规律。如果只看到重要性,而不讲方式方法、不求入脑入心,其结果势必是层层加码,将“从娃娃抓起”变成完成上级任务的噱头。事实已经证明,许多行政部门借着教育部门的红头文件进校园,目标宏大但没有计划,形式多样却没有内容,蜻蜓点水走过场,拍个照片发发稿,非但没有达到教育初衷,反而让娃娃学到了形式主义那一套,过早地开始“怀疑人生”。

  谈到教育的规律,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意思是说,教育是埋下一颗种子,切忌流于形式、走马观花。这个道理简单通透,但要掌握好真心不容易。生活处处是怪闻:江苏扬州某学校开了一门传统文化课,结果只能去搜罗民间艺人,连路边摆地摊做竹编的老人一并请来;有部门在学校普及“非遗”做刺绣品,好好的家庭作业变成了“家长作业”;还有的推广“普通话周”,不过贴几个口号和标语,拉一群娃娃做“群演”,就当达标了。以上种种现象中,一些专题教育有没有必要开、学校有没有条件开、应该以何种形式开,娃娃和老师们最清楚不过。多问他们的想法,少些拍脑袋决定,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抓”,不是更有效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从娃娃抓起的专题教育,根本就是伪命题。文明养犬知识普及巡回宣讲、秸秆禁烧系列活动、防范金融诈骗知识竞赛……这些项目乍听起来有模有样,细想一下都经不起推敲,这不都是成人世界自己的问题吗?怎么好意思腆着脸“从娃娃抓起”?“从娃娃抓起”的背后,折射的大都是成人自身的不足。就这点而言,还是从成人自身抓起吧!自己都做不到修身自省、以身作则,怎么指望教好娃娃?

  一句“从娃娃抓起”,根子里反映的是行政和教育部门之间的界限不清。避免“从娃娃抓起”变成“万能钥匙”,要进一步理顺行政、教育、学校三者的关系,杜绝行政任务一股脑地强加于教育,杜绝教育任务一刀切地强加于学校。(王庆峰)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