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全国两会大家谈】从源头铲除“精日”的滋生土壤
2018-03-12 10:24:00  来源:南通网  
1
听新闻

  日前,外交部长王毅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回应媒体提问时,直言“精日”分子是“中国人的败类”,引得全国上下一致叫好、点赞,大呼“很解气”,说出了公众心声。

  无独有偶,文艺界的38位全国政协委员近日联合递交提案,希望“制定保护国格与民族尊严专门法”。随后,江苏代表团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呼吁从立法层面对“精日”行径予以严惩。同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三大抗战纪念馆发表《倡议》,既要以法律划底线,也当注重历史教育。

  不论提案、议案、呼吁的结果怎样,是否能够尽快实现在法律法规中的“落地”,这都需要全面的考量和深入的研究,但来自社会各界最广泛的声音,也恰是证明了人心所向、民心所聚。的确,“精日”分子的猖獗,刷的不仅仅是存在感,更刷出了网络环境中的各种负能量,严重“消费”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最主流声音和需要背道而驰,如此触及底线、引发众怒不足为怪。

  面对“精日”分子,不论是舆论媒体,还是社会公众,反对的声音一边倒、抵制的表达不间断、愤怒的态度传四海,这足以说明“精日”者的低下行径是不可能动摇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一腔热血、满腹豪情的。但尽管如此,此类不良现象、错误思潮的存在,也为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建设敲响了警钟。时下,确实有部分人的思想落后、观念空虚,缺乏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肆意猜测或主观臆想出一套惊骇世俗的扭曲言论,甚至是受到特殊来源的有心误导形成错误思想观念,深以为然,不可自拔。

  而这类人之所以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沾染、不当言论的误导,究其实质还是理论修养不足、价值取向不正造成的。理论修养是每个社会个体、单元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积淀。不论是什么年龄层次,只要是接受过正常教育的个人,都应该深刻明白这段历史的惨痛、悲哀。价值取向也是诱因之一,在“精日”者思想中,“亲日”是价值、“疏华”是价值,甚至让“亲者痛仇者快”也成为个人的扭曲认知之一,长此以往,思想教育、错误纠正或许很难转变误区,以致到了不得不“用重典”“刮骨疗毒”方能拯救。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封锁“精日”者的传播途径、削减“精日”思想的传播恶果,更要下大力气,铲除苗头性错误思潮的滋生土壤,确保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在这点上,家庭教育、校园教育、国家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都是必要的保障。家庭教育要突出正确的历史观,以父母正确的言行举止为引导,让每一个人从小就能接受最正确的认知教育、思想引导,学会成长为“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校园教育要加大系统化知识点的形象描述、讲解,不仅在于单纯地输入思想、传导知识,更需要在强化实践、深化感触上下功夫,比如多去一些历史意义的博物馆、展厅参观,观看一些写实纪律片等,不断加深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强化对和平的珍视。国家教育要从宏观上进行意识形态的引导、教育,以刚直不阿的理念打击错误观念,不让任何思想有问题、价值有缺陷、思想有短板的个人和组织找到可乘之机,将其管在先、抓在前,及早纠正、克服错误思想。同时,还要加大宏观正面宣传,多制作些像《厉害了,我的国》这样大气磅礴的好作品,让中华民族牢固树立强烈的自豪感,不受任何不良势力、不当思潮的侵蚀和干扰,让“精日”从源头上根除,全面构建思想潮流、意识形态的“山清水秀”。(储旭东)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